“糊袋”是除塵布袋使用中的一種現象、一個問題,是導致除塵布袋失去功效的原因之一。行業內并沒有統一的定義。一般認為:“糊袋”是在除塵布袋長期的運行或停運過程中,在含濕度高或有油性物質與濾料發生接觸的工況中,灰塵在除塵布袋過濾面或濾料內部凝聚、黏附或結殼且無法被在線清灰系統有效清除,造成運行阻力大幅升高的現象。
除塵濾袋
布袋糊袋后,灰塵致密地覆蓋在濾袋表面,使得濾料的有效過濾面積大幅減小,濾材的透氣量急劇下降,運行阻力變得很高,使得引風機的負荷增加造成能耗上升,嚴重的甚至會使引風機不堪重負而無法運轉。同時,除塵布袋的壓降居高不下使得在線清灰系統頻繁清灰, 不但需要消耗大量的壓縮空氣,而且會造成濾料的機械強度的嚴重損失,使用壽命大大縮短。所以,如果除塵布袋常期在糊袋狀態下運行,使用者將不得不為系統的運行付出更高昂的運行成本。如果糊袋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將不得不整批更換布袋。
從糊袋形成的原因中找尋解決辦法:
在實際工況中,可能引起糊袋的因素比較復雜,對于具體的案例,我們必須從工況煙氣、除塵器、濾材、運行控制及其他相關的因素入手來進行分析,才能了解其糊袋的真正誘導因素,以便問題的避免與解決。
結露性糊袋:
一般情況下,布袋除塵器的運行溫度要求必須高于酸露點溫度25K 以上, 對于布袋來講運行比較安全。這主要就是為了避免結露的發生。當運行溫度低于露點時就會結出液態水。液態水與粉塵混合并聚集在濾袋表面就會形成糊袋。
煙氣中的水份與三氧化硫的含量越高,露點溫度越高。也就意味著除塵器連續運行溫度必須越高。而由于受到除塵布袋濾料材質物理性能和運行經濟性的限制,除塵器連續運行溫度必須控制在某一合適的范圍內。如果這兩者無法協調,結露將不可避免。所以,水含量、SO3含量及運行溫度是決定是否結露的三個主要因素。
某除塵器運行溫度穩定在150℃左右,但由于其主要焚燒處理的物質是成份復雜的固體、液體和氣體等化工企業的廢棄物,所以煙氣中的水和硫化物含量變化很大(水含量甚至超過25%),露點溫度上下波動幅度非常大。結露無可避免,糊袋極其嚴重。同時,由于酸性物質的滲透和長時間的運行,灰塵在濾袋表面逐漸結殼,致使濾袋透氣量喪失。
其次,脈沖清灰的壓縮空氣也是引起結露的可能原因之一。壓縮空氣溫度一般遠遠低于除塵器運行溫度,在脈沖瞬間,低溫壓縮空氣會使濾袋上部的溫度迅速降低,當低于露點溫度時,就會導致該部位的濾袋外表面出現結露。而隨著壓縮空氣的下行,其對袋內空氣溫度的影響越來越小。所以,一般除塵袋口以下一米范圍內的糊袋現象較為嚴重。
再次,除塵器的漏風率也是造成結露的可能因素。一般除塵器的漏風率在1—2%左右。但隨著運行時間的延長,漏風率會有所升高。如果是在冬季嚴寒的北方,問題就變得較大了。漏風率越高,對除塵器內的局部溫度的影響越大,該泄露部位的濾袋因結露而糊袋的風險越來越高。
此外,雖然除塵器壁都設有保溫層,但由于四壁是與外界接觸的最前沿,溫度肯定較之其他部位低,實際服務中我們發現通常靠近四壁的外圈除塵布袋的糊袋程度較其他部位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