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AI賦能 產業煥新”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在會上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中央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實現更好發展、發揮更大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鄂維南應邀介紹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情況。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譚作鈞、袁野、王宏志通過視頻形式出席會議。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茍坪主持會議。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是國務院國資委今年來第二次“點題”AI領域。今年1月的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莊樹新介紹,國資委下一步將謀劃推動一批重大工程,遴選戰略性新興產業“百項工程”,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實施人工智能AI+等專項行動。
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是國資央企發揮功能使命,搶抓戰略機遇,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會議認為,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是國資央企發揮功能使命,搶抓戰略機遇,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央企業要主動擁抱人工智能帶來的深刻變革,把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強化創新策略、應用示范和人才聚集,著力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發揮需求規模大、產業配套全、應用場景多的優勢,帶頭搶抓人工智能賦能傳統產業,加快構建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
會議強調,中央企業要把發展人工智能放在全局工作中統籌謀劃,深入推進產業煥新,加快布局和發展人工智能產業。要夯實發展基礎底座,把主要資源集中投入到最需要、最有優勢的領域,加快建設一批智能算力中心,進一步深化開放合作,更好發揮跨央企協同創新平臺作用。開展AI+專項行動,強化需求牽引,加快重點行業賦能,構建一批產業多模態優質數據集,打造從基礎設施、算法工具、智能平臺到解決方案的大模型賦能產業生態。
公開信息顯示,國務院國資委2023年7月舉辦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研討班上曾提出,國資央企要將人工智能作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技術之一。
研討班提出,要加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力度,推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加快關鍵工序、核心設備更新改造,推動制造業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加強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有力有序推進碳達峰方案落地,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
會上,有關人工智能頭部企業及中央企業代表作了交流發言。10家中央企業簽訂倡議書,表示將主動向社會開放人工智能應用場景。
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國資委曾在2023年8月舉辦“智慧國資 數字央企”大講堂,旨在搭建平臺、學習互鑒,進一步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更好賦能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
“國資央企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這為與人工智能企業深化合作開辟了廣闊空間。”張玉卓彼時表示,國資央企將充分發揮應用場景及數據優勢,以更開放的心態、更務實的舉措,加快推動人工智能在工業場景應用,推動工業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攜手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各類所有制企業共同打造產業生態,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公開信息顯示,2023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2.18萬億元,同比增長32.1%。持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2023年中央企業遴選91個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107戶企業列為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試點,117個智能工廠、304個優秀場景入選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
其中,三大運營商是央企布局人工智能領域的“急先鋒”,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在這一領域均已有所建樹。以中國電信為例,公司旗下的星辰多模態大模型訓練了超過12億的各種風格數據,支持近20種繪畫風格。與之前的模型相比,中文意象理解生成能力提高了30%,語義細粒度生成效果提升了25%。
另有多家中央企業成立了進行人工智能技術研究的子公司。例如,中國電信2023年12月成立中電信人工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公司的經營范圍包含人工智能理論與算法軟件開發;人工智能基礎軟件開發;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等。
此外,航天科工集團于2022年組建了航天科工集團智能科技研究院。據了解,該研究院的成立旨在生成航天防務智能科技能力,構筑智能研究總體力量和核心力量,打造新型戰略科技力量,推動融合發展。
有關分析認為,持續扎實推進新一輪國企改革,要開展人工智能AI+專項行動、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持續提升傳統產業效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