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周冠辰,男,漢族, 1989年10月生,中共黨員,新站高新區安徽元琛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工。
事跡簡介: 周冠辰一直從事電廠、水泥廠、垃圾焚燒廠、鋼廠等行業煙氣除塵濾料選型以及產品開發。靠著“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七年時間里,他從入職時的一個懵懂技術員蛻變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技術總工。面對技術創新征程上的“攔路虎”,他始終謹記自己黨員的身份,抱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鉆勁、狠勁,敢于直面困難、勇于擔當、披荊斬棘,充分發揮了“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領團隊取得一個個榮譽:承擔十余項國家重大項目研究,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1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5項,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3篇,取得省級新產品8項,參與制定標準12項。個人先后兩次(2015年、2017年)獲得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新站十大工匠”稱號;2019年獲得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共青團委新站區五四活動“尋找最美青春背影”三等獎;獲得“廬州英才”榮譽稱號;2017-2020連續四年被公司評為元琛英才,2021年獲得“合肥工匠”榮譽稱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就打贏藍天保衛戰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從產業結構調整到清潔能源替代,從臭氧污染治理到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這場與每個人的呼吸密切相關的環境治理戰役背后,有著每一個環境保護治理團隊的努力與堅守。對于元琛科技技術總工周冠辰來說,“成為全球生態環境守護者”“為世界環境友好和人類健康做貢獻”,是公司和他堅守不變的科研信念。
作為元琛科技技術總工,七年來,周冠辰立足本職崗位,帶領團隊沉下身子,靜下心來,潛心鉆研,成果和榮譽斬獲不少。面對榮譽,他淡然處之:榮譽只是對過去的肯定,必須把榮譽作為新的起點,以清醒的狀態、歸零的心態、沖鋒的姿態爭取新的更大的進步。
彌補“差距”,邁好人生每一步
周冠辰是誰?“他是我們公司非常厲害的技術總工”……
2014年,已經拿到碩士學位的周冠辰來到了元琛科技,成為一名普通的技術員,每天和同事們一起做機械的、重復的、基礎的工作。躊躇滿志的他認為,憑自己所學從事公司的工作綽綽有余。然而第一次接觸產品研發具體細節任務時,周冠辰懵了,頭緒萬千卻不知從何下手。磕磕碰碰結束一天工作,休息時周冠辰明白了,與理論知識同樣重要的還有基層一線的經驗積累。
唯有先專注,才會有專業。性格比較“倔”的周冠辰沒有選擇抱怨,而是利用休息時間沉下心來,查資料、做實驗、進車間,全面學習、了解企業產品、生產工序和原材料配比等相關細節,不斷彌補“差距”,豐富自我。
他還自費購買書籍學習相關業務知識,實在弄不懂的就厚著臉皮向老師傅、同行以及其他專業人士請教,別人躲都躲不及的加班,在他看來卻是難得的學習機會,每次都鉚足了勁兒主動參加。那一個個奮斗的夜晚,讓周冠辰想了很多,也明白了不少,想要做好一件事,就得甘寂寞、吃大苦、耐大勞。
一點點的進步,一天天的提高,周冠辰漸漸地成了工藝研發部的骨干。然而,他沒有選擇滿足現狀。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周冠辰發現,目前企業生產存在資源利用不完全等現象。
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他反復調查、論證生產工藝各個流程,制定產品改善計劃,從工藝角度有效降低了成本。通過生產現場跟蹤及客戶現場回訪,了解生產過程中客戶需求,憑借自己的堅持和用心,周冠辰有效地改善了產品質量,提升了工作效率,更提升了企業效益,先后為公司節約成本200萬以上。
為了確定項目研發方向,周冠辰結合國內外環保事業發展現狀,帶領團隊每年推出2-3個符合世界環保現狀的新產品,不斷提升公司產品市場占有率及競爭力的同時,致力于引領行業技術前沿,促進環保行業新業態融合,實現企業高溫過濾行業安徽省排名第一,全國排名前五。
有人說是他運氣好,選擇了一個具有廣闊發展空間的領域。但在周冠辰看來,要想成功既要有仰望星空的遠大抱負,也要有腳踏實地的擔當作為,非凡成就從來都是從平凡第一步開始的。
精雕細琢,時光不負有心人
恪守匠心,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誠意。用心斟酌每一個細節,凝神專一,有擔當有堅守,這正是工匠精神的真正追求,也是周冠辰始終堅持的創新準則。
簡單的白襯衫、黑西服、皮鞋,周冠辰經常一身簡單裝扮奔波在行業會議之間,宣傳公司新技術新產品。看似溫柔的他,一遇到設計研發、標準制定等科研問題,絕對是個“倔”的人。
“當時研發燃煤電廠新型高效超凈排放過濾材料產品時,部分人員就有意見:造出現有產品就不錯了,還研發設計新產品,會不會阻礙企業發展?”面對質疑,周冠辰堅持自己的判斷,并爭取到公司支持,推動了新產品研發成功:經過專家鑒定,確定為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已經在國內各大電廠、鋼鐵、建材、冶金行業進行廣泛應用。
硬仗面前,勇于擔當必不可少;增減之間,技術創新時不我待。疫情期間,口罩等防護物資的需求量居高不下,市場上對于口罩核心部件的熔噴無紡布需求量持續增加。作為技術總工,周冠辰沒有滿足于生產現有的熔噴無紡布,而是帶領團隊抓緊時間,爭分奪秒,加大技術攻關力度研究新產品。每天帶領團隊第一批來到公司開始技術攻關,同事下班了他還在為了某個細節與團隊尋找解決辦法。
功夫不負有心人,團隊拿出了一份扎實的的科研成果:一種更具技術含量的納米熔噴新材料,可生產出兼具有優良透氣性能和防護性能的納米膜口罩,且“水洗后”可重復使用數次。這種口罩使用時間更持久,對過濾效率高達99.5%,防護效果穩定。目前,產品已出口到日、韓、以、美、英、法、加、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創收超1000萬以上。
從普通的“大路貨色”到“精雕細琢”,從行業跟隨到創新引領,這是周冠辰和團隊不斷努力的結果,也是元琛科技技術人員自強不息的華麗蝶變,更是“為世界環境友好和人類健康做貢獻”這一使命的行動縮影。
“理念看起來很遠,但我知道每一次進步都是在為之努力。想到這些,我就不敢有絲毫懈怠了”。周冠辰平實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也正是這顆兢兢業業的“初心”, 讓平凡有了夢想的溫度,更讓身處科研一線的他平凡卻又顯珍貴。
初心不改,抬高視野看事業
科技創新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群體腦力勞動,需要一批批專業技術人才去潛心鉆研。在科技創新的同時,周冠辰還注重培養專業技術人員。
周冠辰常說,要抬高視野看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推動,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全領域,采取強有力措施推進節能減排,經濟增長方式已由資源消耗導向轉變為綠色生態導向。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創新從來都不是高大上的空有其表,實用的技術才是最接地氣的良策。我們做環保的就要從國家的實際需要出發,去研發生產新產品,在新時代更要以廣闊視野來看國家和世界的環保事業,特別是技術人員要去攻克難題,不斷提高技術水平,而不能只關注自己。
唯有薪火相傳,才能生生不息。2020年,周冠辰除了擔任新材料事業部技術總工,還有了新的身份:科創研究院總工。對于人才培養,作為技術主管的周冠辰有了自己的計劃,他活用手上資源,定期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參與內部、外部多種類型的培訓,協調公司選送技術人員到其他企業和研究機構學習調研,不斷提升站位開闊視野,提高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先后為企業培養專業技術人員12名,都在各自崗位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技術能手。
如今,企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需求也在不斷變更。特別是習主席提出“3060”雙碳目標后,元琛科技堅持“綠色能源,低碳經濟”的經營理念,立足國家雙碳戰略目標,以工業互聯網為企業賦能,將減污降碳治理提升到新高度。作為總工,周冠辰積極適應公司戰略變化,圍繞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以科創研究院為核心,上下游為基礎,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大產品的推廣和應用,爭做行業領先者。同時對引進的技術和產品及時消化、吸收、再創新,打造產學研用聯盟、實現科研與產業發展的協力共進,形成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強大動力,助力更多企業早日實現“3060”雙碳目標環貢獻元琛力量。
一份專注,淬煉出時光的品質;一份堅守,琢磨出情懷的精致。七年時間里,周冠辰經過自身努力,不斷攀登人生高峰,用匠心共創精彩。同事們說,他是個追夢人,他讓環保創新領域很多看似天馬行空的東西變得觸手可及。面對環保技術創新征程上一個個“硬骨頭”、一只只“攔路虎”,這個脾氣有點“倔”的技術總工,靠著韌勁和狠勁,努力鉆研輕易不言棄,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以客為尊、服務永恒、砥礪拓新、精誠元琛”的核心價值觀,詮釋了追求理想、愛崗敬業、崇尚科學、勇于創新、無私奉獻的勞模+工匠的品質,譜寫出輝煌的人生篇章。
也唯有像他一樣積極作為,兢兢業業,精益求精,不斷尋求“突圍”“突破”,用執著追上品質的腳步,才能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每一項工作干到圓滿,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編者按:大國工匠,國之棟梁。近年來,各行各業都在呼吁“工匠精神”的回歸,倡導從容獨立、踏實務實,摒棄浮躁、寧靜致遠,精致精細、執著專一的勞動精神。也正是此番精神,讓更多的勞動者在工藝上精益求精、在事業上兢兢業業、在理想追求上鍥而不舍。
一直以來,元琛科技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弘揚工匠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不斷厚植工匠文化,通過一系列職工專業知識培訓,緊扣企業生產所需,助力實現職工成才與企業發展有機統一;通過勞模工作室課題立項與技術研發,助力新興技術人才的發現、考核、培養和新興技術的成熟運用;通過職工技能大賽等一系列技能活動的組織參與,讓技能創新在相互比拼中擦出智慧火花、讓人才在相互競爭中得以成長。未來,元琛科技將繼續縱深推進產業工人改革工作,努力打造具有元琛特色的產業工人隊伍,為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